11月24日上午,陕西省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成效,以及下一阶段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思路举措。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综合防治的主要任务,1978年11月在“三北”地区启动大型防护林建设工程。
陕西省林业局局长郑重介绍,陕西是全国“三北”工程建设的重点省份,是阻止西北风沙东越南侵的重要防线。近年来,陕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三北”工程区生态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陕西率先在全国颁布实施封山禁牧条例,接续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国土绿化等工作,全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特别是近十年来,我们强力推进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黄河西岸绿色廊道等重大生态工程,“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2617.17万亩,森林面积由4467.01万亩增长到5316.38万亩,森林蓄积量由1.41亿立方米增长到1.8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4.35%升至28.98%。
沙化面积和程度实现“双减轻”。陕西率先开展飞播造林治沙试验并成为全国飞播治沙标准,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区生态环境步入“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特别是近十年来,我们扎实推进科学化、规模化治沙,沙化土地由2120万亩减少到1835万亩,流动沙地面积由42.44万亩减少到5.13万亩,重度、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00.88万亩,减少幅度82.6%,沙区年均扬沙天气较30年前同期减少19.3天,榆林毛乌素沙地治理模式被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陕西位于毛乌素沙地南部、黄河“几字弯”腹地,肩负着打好全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任。陕西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涉及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杨凌、韩城9市(区)68县(市、区),涵盖了陕西省全部荒漠化、沙化土地和70%的水土流失区域。
经过前期与国家相关规划的充分对接,结合陕西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9市68县的实际需求,陕西初步确定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计划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38.53万亩、非沙化土地生态修复923.77万亩、巩固成果1157.16万亩,新建农田林网覆盖面积11.55万亩,小型水利水保措施179处,初步建成陕蒙宁边界、长城沿线、毛乌素沙地南缘三条防风固沙锁边林草带,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29.45%,森林蓄积量达到2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左右,中度以上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00万亩以上,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50万亩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90万亩。第二步,到2030年,计划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72.92万亩、非沙化土地生态修复1698.58万亩、巩固成果2317.79万亩,新建农田林网覆盖面积22.55万亩,小型水利水保措施477处,全面建成三条防风固沙锁边林草带,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1%,森林蓄积量达到2.3亿立方米,460万亩中度以上沙化土地全部转为轻度及以下,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34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680万亩。(张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