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写”“DIY”……换种方式“打卡”博物馆-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4 05/ 20 10:17:15
来源:新华网

“闻”“写”“DIY”……换种方式“打卡”博物馆

字体:

  新华社西安5月19日电(记者姜辰蓉、蔡馨逸)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观众不仅可看、可品,还可闻香、挥毫、动手印章。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国内首个全景展现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的专题博物馆,其中“秦汉文明”系列展览包括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以及“城与陵”“技与美”两个专题陈列展。

  秦汉馆本着“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的理念,在展览中设置了许多环节,调动观众的“五感”,让观众真正“走入”历史之中。

  展品“鎏金银竹节熏炉”。新华社记者 蔡馨逸 摄

  走入“技与美”展览的“炉中余香”展区,还没看到展品,已有暗香萦绕鼻端,中心展柜中放置着茂陵出土的一级文物“鎏金银竹节熏炉”。

  据了解,这是陕西非遗传承人根据先秦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专门调配了一款香料,气味古朴清冽。

  在展区一角,还设置有数十个金属盒子,每个盒子上绘制着各类中国传统香料,划开盒盖,就能闻到每种香料的气味。白芷、龙脑、泽兰、香茅……曾经只知其名的香料鲜活了起来,不少游客惊叹:“原来是这个味道啊!”

 “香味盒子”可以闻到香料的气味。新华社记者 蔡馨逸 摄

  在“毫锋辉映”展区,观众通过现代科技,在挥洒的笔画和跳动的字符中直观感受汉字之美,还可持笔蘸清水即兴挥毫,比拼书法技艺。

  这里还展出了秦汉时期的印章、篆刻、封泥等文物,古人以刀代笔,刻出平直方正、刚劲奇峭、凹凸有致的文字线条。在欣赏艺术之余,观众还能现场编写内容,选择合适的印章形状,“DIY”自己的私人篆刻印记。

  DIY印章装置。新华社记者 蔡馨逸 摄

  “在书法艺术的部分,我们为视障人士设计了可触摸的装置,在骨粉制成的装置和金属、竹简、木简、石碑等装置上刻上文字,并分别在下面标出盲文。视障人士可以通过触摸感受书写材质和文字的变化。”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任雪莉说。

  在“舞影曲落”版块,现代舞者化作虚影,在纷纷雪花中起舞,“汉代舞者”在灯影中舞姿翩迁,如梦似幻,让观众沉浸在中国古典意境之中。

  舞蹈装置。新华社记者 蔡馨逸 摄

  “展览的设计实在是太巧妙了!能看、能听、能闻、能触摸,不仅能丰富知识,也是一段美的历程。”游客李晨说。

  在“天下同一”展厅的出口处,有一面一人多高的互动装置,观众站在装置前施礼,一位位“秦人”“汉人”也会出现在屏幕中还礼,他们或作揖、或抱拳、或屈膝……

  有游客说:“仿佛是在与古人互相致意。”

【纠错】 【责任编辑:杨喜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