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老县城村:秦岭古道上的“石头城”-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4 06/ 13 15:17:20
来源:陕西日报

文化中国行丨老县城村:秦岭古道上的“石头城”

字体:

  修复后的佛坪厅城西门(6月5日摄)。

  老县城并非是一座县城,而是周至县厚畛子镇的一个小山村,因其在清代是佛坪厅治所所在地而得名,2016年被住建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个位于秦岭腹地的传统村落,群山环绕,流水潺潺,掩映在一望无际的密林中,静谧而秀美。6月5日,记者走进老县城村,探访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老县城村是西安距离钟楼最远的行政村,这里的人被称为距离钟楼最远的西安人。”厚畛子镇人大主席陈鹏魁告诉记者,由于远离城市,老县城村仍然保留着完整的清代厅城遗址和原生态的乡村风貌。

  老县城村在历史上被称为佛爷坪、佛坪。这里曾是秦岭古道傥骆道上重要的驿站,供川陕之间往来的商旅休息、中转、交易。1825年,清政府设立佛坪厅,厅城选址即在此处。老县城村由此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人口规模一度达到2万余人。

  近代以来,随着川陕交通条件改善,南来北往的人流、货流有了更多线路选择,藏于崇山峻岭中的傥骆道逐渐荒废,因路而兴的佛坪厅城也随之衰落。1913年,佛坪废厅改县;1926年,由于饱受匪患困扰,佛坪县城南迁,在老县城村留下一座厅城遗址。

  如今,穿过历史的风风雨雨,老县城村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修旧如旧的“石头城”、原生态的传统村落,是老县城村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建设佛坪厅城时,人们就地取材,用湑水河畔的石头垒砌了城墙。因此佛坪厅城也被称为‘石头城’。”周至县佛坪厅旧城文物管理所党支部书记薛振龙介绍,城墙整体呈不规则的长方形,高6米、周长1197米,至今依然保存完整,特别是东、西、南3个城门较好地保持了原貌。

  除了城墙、城门,佛坪厅城内留存有衙署大堂、同知署、考院、佛庙、城隍庙、文庙等建筑基址,还保留了大量的石塔、照壁、石雕、铁钟、佛像、碑石、香炉、砖雕等文物。

  为有效保护佛坪厅城遗址和相关文物,20多年来,周至县佛坪厅旧城文物管理所进行了大量的管理、维护工作。

  “我们刚接手保护工作时,城墙因长时间雨水冲刷、热胀冷缩出现垮塌迹象。”薛振龙指着老照片,介绍城墙保护情况。清理堆积土、杂草树木,更换破损的墙砖、拱券砖,修补墙体裂缝,补砌城墙豁口,监测墙体变形……经过修缮,佛坪厅城基本恢复了原貌。

  从佛坪厅城西门进入,沿着城内主干道行走,脚下是青砖石板,道路两侧是标识清晰的建筑基址和整齐划一的传统样式民居。

  “我们坚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老县城。”老县城村党支部书记王平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老县城村收到了一笔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项资金。我们改造了城内主干道,修复了排水设施,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完善了村子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全村人居环境。”

  老县城村还争取了“美丽乡村”项目资金,对村民房屋的外立面进行了统一改造,使其更加符合传统村落的原生态风貌。

  旖旎的秦岭风光、淳朴的古村风貌,让老县城村有了“秦岭里的香格里拉”“秦岭腹地的世外桃源”的美誉,也迎来了难得的旅游产业发展机遇。在陕西作家叶广芩的《老县城》影响下,老县城村被更多人知晓。

  乘着发展旅游产业的东风,该村村民吴彩德翻新了老房,经营起农家乐。“我经营了十多年农家乐,每年6月到8月,能接待不少西安、汉中的游客,月均收入5000多元。”吴彩德高兴地说。

  “现在的老县城村,是一个只有48户人家的小村庄,但近些年旅游最红火的时候,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王平说,在旅游旺季,每天能接待三四百名游客。

  “下一步,我们将在文化和山水上做文章,进一步发挥历史文化遗迹的带动效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将老县城村打造成一方旅游热土,推动文化旅游、集体经济、民宿经济融合发展。”王平说。

  记者 陈艳 陈志涛

【纠错】 【责任编辑:杨喜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