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留学生古都西安沉浸式感受丝路文化魅力 -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4 06/ 22 11:06:57
来源:新华社

多国留学生古都西安沉浸式感受丝路文化魅力

字体:

  新华社西安6月22日电(记者姜辰蓉)今年是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陕西省西安市20日举办“丝路遗产秀”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法国、埃及、澳大利亚等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沉浸式感受丝路文化魅力。

  图为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夜景(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办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一申遗线路选取丝路沿线代表性遗迹共33处(中国22处、哈萨克斯坦8处、吉尔吉斯斯坦3处)。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外的重要通道,沿线文化交流密切。申遗十周年之际,来自19个国家的百余名学子在丝路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西安,开启一场丝路文化之旅。

  活动当天,西安大唐芙蓉园紫云楼上,鼓声阵阵,丝竹声声。一场融合西安鼓乐、仿唐乐舞的大型唐代宫廷燕乐《鼓》,仿佛打开时光通道,让人瞬时穿越回气势磅礴的大唐时代。

  图为西安大唐芙蓉园(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非常震撼,我仿佛实现了与古人对话。”波黑留学生依克勇说。

  西安鼓乐已流传1300余年,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演出结束时,现场百余名中外学子鼓掌叫好。“中国的古典音乐很动听、很有气势,很多乐器我们是第一次看到。”越南留学生阮氏玄说。

  乐师们还教留学生们辨认笙、箫、笛、琵琶、中阮、筚篥等古典乐器。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中外学生,在鼓师的伴奏和指导下,合奏大唐音律,其乐融融。

  “这是一幅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国家的丝路文化遗产。”西安丝织工艺传承人郭佳霏、郭程昊,向留学生们展示了一幅近5米长的作品。

 图为西安鼓乐演出现场(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这幅作品以传统的植物染缬工艺呈现出大雁塔、北庭故城、阿克托贝遗址、阿克·贝希姆遗址等丝路遗产的独特风貌,吸引留学生们凝神观赏。

  在活动现场的染织体验区,留学生们自己动手用植物染料染制棉花、亚麻、蚕丝和羊毛,并用小型桌面织布机进行编织。他们一边亲身体验,一边听传承人讲解“蚕茧如何一步步变为丝绸”“丝绸如何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货品”……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不同文化合作的象征,为今天互联互通的世界奠定基础,非常了不起。”泰国留学生陈懿明说,“我的国家也与丝绸之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我对丝路文化有着深刻的共鸣。”

 图为陕西历史博物馆拍摄的馆藏唐代文物珍品——镶金兽首玛瑙杯(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活动现场,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文物专家、博物馆工作人员等,还向中外学子介绍了丝路沿线的多处历史文化遗迹和联合申遗经过。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贝贝说,为了参加今天的活动,她提前查了哈萨克斯坦开阿利克遗址等8处遗址的有关资料。“今年暑假,我想回国看看库兰遗址。”贝贝说,“我还要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努力当好哈中友谊的使者。”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珍珠意犹未尽,她期待今后能有机会参加更多这样的文化活动。“古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历史通道,连接东西方,促进商品和文化交流。相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文化交流为纽带,未来将结出更多硕果。”

【纠错】 【责任编辑:杨喜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