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企业:转型中蝶变 创新中跃升-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4 07/ 26 09:27:51
来源:群众新闻

陕西企业:转型中蝶变 创新中跃升

字体:

  原标题:陕西企业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转型中蝶变 创新中跃升

  陕煤集团小保当矿业公司智慧调度指挥中心。 通讯员 谢晓玉摄

  在狭长的关中道上有这样一块地方,白云飘在绿水青山间,恰似“小江南”,它就是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以谐波减速器闻名的陕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

  陕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模具事业部钳工班班长朱波说:“我们过去的车间和现在的车间对比鲜明。在旧车间,工人整日低着头,手里握着摇把子,眼睛紧盯着机器,时间一长,颈椎、腰椎都落下了毛病。新车间内,数控滚齿机、插齿机分工协作,一个工人轻松管理三四台数控机床。智能化改造后,车间生产效率提高150%。”

  从关中到陕北,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

  当数字化向我们走来,制造业正在进行“破”与“立”、“新”与“旧”的动能变革,如何闯关过坎、塑造发展新动能?不仅产业工人要转型,科技体制改革也要全面发力。只有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让优秀人才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才能在数字化时代取得成功。

 数字化让工人成为复合型人才

  7月21日,铁臂起伏,乌金滚滚。陕煤集团小保当矿业公司二号煤矿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每小时“一刀”煤,靠的是井上智能化操控。

  过去的井下操作工高璐,现在坐进了智慧调度指挥中心,是二号煤矿调度员。她用半年时间学习,才适应了这个新身份。高璐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赶上发展的脚步。”

  目前,陕煤集团80%以上的煤矿建成智能化矿井,贡献了99%的产能。

  新技术催生新岗位。去年,陕西发布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明确急需紧缺岗位近600个,专业技术类占比超过90%。根据调研分析,未来2至3年,陕西省高级车工、铣工、磨削工等技能人才需求预计增加10%左右。

  高质量的数字产业工人队伍,有技术是基础,会创新是关键。

  7月23日,在法士特高智新工厂AMT生产线,装配组组长刘溢换上蓝色工装,快步来到工位前。刘溢说:“和过去比,在智能生产线上工作虽然轻松,但是要熟悉机器人的‘脾气’。机器人‘使性子’的时候,要能及时排查问题,同时优化解决方案。工厂智能化后,缺的还是人,是能够调试、操作、维修、优化智能设备的高技能复合型产业工人。”

  大国工匠何小虎刚刚出差回来,就忙着“练兵”——备战9月份的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何小虎说,科技革新并不是新鲜事物,当年数控机床陆续来到车间,对工人的“冲击”不亚于今天。有一些工人对数控编程望而却步,另一部分工人则接受挑战迅速转型。

  如今,何小虎不仅掌握了数控技术,还先后解决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研制中的80项难题。他培养出的22名徒弟也成长为技术骨干。

  为适应转型,近年来,全省11个市(区)总工会围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每年参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的职工达500万人次。

  政策让企业站上科技创新“C位”

  “这是集团首次设立这么大一笔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陕投集团科技管理部主任齐渭波说,“下属企业积极性很高,共上报18个重点科技项目。经过层层筛选,集团确定了10个项目。”

  今年以来,陕投集团修订科技项目管理、科技研发投入、科技工作考核评价、科技奖励激励等制度,为创新建章立制、保驾护航。年初,根据科技研发投入制度安排,该集团设立3000多万元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和活动。

  创新突围,政策先行。

  针对省属企业创新,省国资委不仅列出专项资金支持,而且出台20条举措及相关配套细则,并在年度目标考核时将创新权重大幅提高;推动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和集团研究院“一会两机构”,并分别从科技创新投入、平台建设、成果产出等5个方面设置考核指标。

  不久前,陕投集团下属陕西君创智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创科技”)接收到62万元项目资金。“这笔钱就是及时雨。”君创科技总经理罗建科说。

  君创科技为发电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在电网中的比例逐渐扩大,火力发电机组深度调峰越来越频繁,对电站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和辅机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严峻考验,因此,定期进行检测对于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转显得尤其重要。“这项检测对技术和经验要求很高。”罗建科说。

  “科研意味着投入。”罗建科说,“有了上级集团给的这笔钱,加上我们自己融资的钱,今年科研人员就可以放手干了。”

  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近3年,陕西财政“以奖代补”,对近1200家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支持,持续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全省财政科技支出“只增不减”,从2020年的56.4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4.2亿元,年均增长33.5%。

  陕西还出台政策,支持科技计划项目、省科技奖励优先向企业倾斜,支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建高能级研发机构……

 实招让创新活力尽情奔涌

  “实施激励前,对于科研项目,一些员工的状态是公司让干啥就干啥,现在是自发成立产品攻关小组。过去讨论最多的是谁发表了什么文章、获得了什么头衔,现在关心的是产品的利润空间、应用场景。”西安汇创贵金属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创公司”)产品孵化部主任孙浩说。

  “我们办公室平常见不到人。市场拓展部职工几乎都‘驻扎’在客户公司,一个月出差时间能达到20天。”汇创公司市场拓展部副经理王子言说,“我们干好了,研发人员才没有后顾之忧。”

  “以前拿的是工资。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现在拿的是股权。以前要分任务,现在自己找任务。”汇创公司财务总监黄子铭说。

  今年以来,省国资委在以往国企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遴选5户省属重点科技型企业试点实施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鼓励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企业活力。

  “自从确定这件事后,省国资委持续给企业开办培训班,有给企业负责人开办的,有给具体实施人员开办的。企业对此最初是不了解、不热情,现在则是热情高涨。”省国资委创新工作处处长郑玲说。

  一子落,满盘活。今年汇创公司在30吨/年超细银粉产能的基础上,开工新建500吨/年产能生产线。截至6月底,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

  根据企业实际,中陕核核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盛科技”)、陕西天行健车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陕西数图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选择了“超额利润分享”。陕西凌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云电器”)实施的是“岗位分红”。

  “无论哪种激励机制都坚决向重点科研人员倾斜。”郑玲说。

  “核技术面向高壁垒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人员相对集中。实施激励机制后,科研人员主动走出实验室,了解客户需求。”核盛科技执行董事张鹏说。

  “凌云电器主要生产的是汽车电子相关产品等,对科研人员要求高。以往,企业平均工资较低,高科技人才流动较大。”凌云电器总会计师李波说,“这次实施激励政策,大伙儿期盼已久。”

  近年来,陕西在高校院所深入实施“三项改革”,从点到面全面推动藏在“深闺”中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一线。(记者 郭军 实习生 张棵瑶)

【纠错】 【责任编辑:杨喜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