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鎏金铜蚕文化交流活动走进西安 弘扬鎏金铜蚕文化-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4 09/ 23 10:56:15
来源:石泉县委宣传部

石泉鎏金铜蚕文化交流活动走进西安 弘扬鎏金铜蚕文化

字体:

  9月20日,“丝路之源 美好石泉”第五届石泉鎏金铜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现场。

  9月20日,“丝路之源 美好石泉”第五届石泉鎏金铜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国内蚕桑专家、旅游专家、文化学者以及石泉县文旅行业从业者齐聚西安,以金蚕为媒,传承弘扬鎏金铜蚕文化,持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蓄积高质量发展动能。

  中国是蚕桑文化的发源地。早在西汉时期,石泉就已是“桑柘遍地、丝帛盈市”的中国蚕桑之乡。1984年,一枚鎏金铜蚕在陕西安康石泉县池河镇被发现。1985年起,这枚铜蚕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如今,随着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正式开放,这枚铜蚕又在这里“安家”,向广大游客展示。

  会议现场,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新,陕西历史博物馆科研工作部主任杨效俊,陕西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研学旅行分会会长杨蓉分别以《丝路之源 魅力石泉 重新认识丝绸之路》《鎏金铜蚕见证丝路起点的地位和影响》《发展鎏金铜蚕文化研学的前景与方向》为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王建新说,在汉代的文化遗存中,出现了鎏金铜蚕的形象,表现了当时丝绸生产发达、丝绸贸易兴盛的历史场景。目前,有多地发现了汉代的鎏金铜蚕,但石泉出土的汉代鎏金铜蚕出土地明确,保存的最完好。

  杨效俊说,石泉县出土的鎏金铜蚕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以及丝路起点——汉长安的壮丽。丝绸贸易是丝绸之路贸易中最具典型的贸易模式。丝绸是最早输出中国的商品之一,是西方市场长期需求的重要商品。以长安为代表的汉代文明展示了东方文明发展水平,形成了中国文明开放包容的特性。

  9月20日,“丝路之源 美好石泉”第五届石泉鎏金铜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签约仪式。

  当日,石泉县对生态旅游重点项目和全域研学产品进行了推介,发布了鎏金铜蚕文创产品。石泉县文旅广电局与相关合作单位进行了现场签约,将围绕研学旅游、休闲度假、民宿等领域开展合作,助力石泉全域旅游发展。

  石泉县人民政府县长梁鸿说,近年来,石泉县依托中国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联合5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开展文物发掘、遗址考察和文化研究等活动,深入挖掘鎏金铜蚕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建成“金蚕之乡”展览馆和金蚕文化公园,出版《鎏金铜蚕》文化专刊,举办5届鎏金铜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丝路起点在长安、丝路之源在石泉”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据介绍,作为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石泉县桑园面积稳定在7.6万亩,年养蚕7.3万张,实现蚕桑总产值20亿元,“石泉茧丝”“石泉蚕桑茧”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泉蚕丝”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已经打造形成了养蚕缫丝、捻丝织绸、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完整产业链,蚕桑产业成为保护生态发展的“绿色银行”,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饭碗”。(孟少猛)

【纠错】 【责任编辑:张思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