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投后股’解决了企业资金压力,有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对拥有前沿技术并具备产业前景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真是‘雪中送炭’。”昨日,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有限公司CEO韦文怡开心地告诉记者。
开展“先投后股”试点,是陕西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的组成内容,昨日西安市首批共17家科技企业尝到了“先投后股”政策的“甜头”。那么,这些企业是如何被筛选出来的?
为潜力选手“雪中送炭”
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为进一步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和早期硬科技项目孵化培育,2024年7月,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财政局联合印发《西安市科技成果转化“先投后股”项目资金投资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西安市科技成果转化“先投后股”工作正式启动。
这是全省首个以“先投后股”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资金投资管理办法。作为引导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先投后股”模式,遵循“政府主推、创新引导、权责清晰、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进行组织和管理。西安财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受托管理机构,管理“先投后股”项目资金。
西安市科技局科技金融与服务业推进处相关负责人透露,“先投后股”能及时为科创企业送出“雪中第一筐炭”,还有利于把握住“种子选手”,是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模式。
在“先投”阶段,财政资金以科技项目形式投入企业,支持研发和成果转化,同时约定后期转化为股权的条件;在“后股”阶段,在被投企业达到转股条件时,按照约定将投入的财政科技资金转换为企业股权,并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退出。
据悉,“先投后股”政策旨在通过改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式、创新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聚焦初创期科技企业,探索建立引导社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融资场景,加快推动技术驱动型的新模式、新动能、新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层层选拔 17个项目脱颖而出
首批17个项目经历了怎样的筛选?
“申报审核,答辩评审,实地考察……每个项目都经历了层层筛选。”西安市科技局科技金融与服务业推进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先投后股”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处于中试环节和产品化初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及其系统等,有效降低初创型科技企业初期的融资门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是项目筛选的逻辑线”。
2024年7月上旬,西安市发布“先投后股”项目申报指南。7月底,组织举办未央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西咸新区、西安高新区、丝路资本大市场、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莲湖区6场政策宣讲会。8月9日,完成74个项目相关系统申报材料的形式审查工作,其中64个项目通过形式审查并按要求提交纸质申报材料。
根据“先投后股”项目评审方案,选取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管理、投资专家共25名,组成专家组,对64个项目进行答辩评审。对专家评审打分推荐和重点推荐、符合条件的37个项目开展实地考察,最终经过层层审核确定了17个项目。
“先投后股”
让高校“王牌”技术加快转化应用步伐
政府先投,为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背书”,更是信心和底气。
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首批17个项目之一。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公司成立于2019年8月,其运营的“西电一号”卫星于2022年2月成功发射。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卫星遥感数据采集系统、卫星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卫星遥感数据应用系统等产品。
在当今航天与遥感领域,数据的丰富性与精准性对众多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此次‘先投后股’的项目是基于宽幅高光谱卫星与‘西电一号’卫星双星组网数据融合智能解译应用,资金主要用于该成果的落地转化。”公司CEO韦文怡介绍,高光谱卫星,具备强大的光谱探测能力,能够获取极为详细的地物光谱信息。该项目将通过先进算法与技术手段,把在研宽幅高光谱卫星与在轨“西电一号”卫星能力有机结合。运用智能解译技术,对多源融合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构建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智能解译模型,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项目成果将广泛服务于农业、生态环境、资源勘探等多个行业。
启承悬浮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是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团队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成立的高科技企业,专业从事动、静压气体轴承及高速旋转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氢/氦液化系统、气悬浮透平膨胀机、氢燃料电池空压机和气悬浮制冷离心压缩机等产品上,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化。
“‘先投后股’首批资金140万元,大大解决了我们的资金压力,我们将主要应用在氢液化新型节能技术研究及核心设备开发以及市场的推广应用上。”启承悬浮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山举对政策支持赞不绝口。他表示:“以往的科技计划申报重科技攻关,但‘先投后股’更加重视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考核方式不仅灵活且更加看重市场,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
“先投后股”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财政支持模式的有益探索。下一步,西安力争通过“先投后股”试点的成功实施,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支持培育一批科技属性强的种子企业成长壮大、稳步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壮大新质生产力输入澎湃新动能。(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