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非遗过大年”成为新热点、文旅消费场景不断提档升级、惠民政策助力新春文旅消费……陕西各地不断解锁文旅消费“流量密码”,营造出年味儿浓、人气旺的消费氛围,让人们乐享新春佳节。
博物馆里年味儿浓
蛇年春节,逛博物馆成为游客不约而同的选择。陕西各文博单位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文博探访游系列活动,围绕新春、生肖、文化、民俗等主题,通过150多项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展览活动和文博体验活动,诠释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为游客带来“最中国”的节日体验。
陕西历史博物馆精心策划举办了“陕历博里过大年”新春社教活动。活动围绕“福蛇贺岁”“礼尚往来”“吉祥古语”三大主题展开,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介绍春节的由来、生肖蛇的传说,还通过有趣的互动游戏,带领孩子们体验唐代拜年的礼节。
西安博物院“博物启智 文化润心——陕西省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等2项新展同时启幕。展览现场设置的“金铃祈福”“缤纷毛衣树”等一系列新颖有趣的互动打卡装置,吸引众多游客拍照。
特色活动亮点纷呈
民俗年集、社火巡游、非遗展演……陕西各地年味儿浓郁,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新春体验,大家在“花式”过年中感受中国年的独特魅力。
春节期间,西安白鹿原影视城举办第九届关中民俗文化节,“非遗+民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带给游客年味儿十足的体验。
宝鸡周原景区到处张灯结彩,岐山转鼓震天的鼓声搭配传统的舞龙舞狮,将古老民间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气势磅礴的壶口斗鼓、灵动矫健的宜川胸鼓等特色民俗表演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在古都西安,西安城墙景区、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灯会璀璨登场,传统花灯与潮流灯光秀完美融合,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花灯将年味儿“拉满”。游客穿行于灯影间,领略独特的文化魅力。
“每年的灯会把西安装扮得格外美丽。过年和家人一起走走看看,格外快乐。”西安市民贾娟说。
旅游演艺是诗与远方的壮美交汇,是地方文化的凝练表达。春节期间,冰火《长恨歌》、《赳赳大秦》、《西安千古情》、《无界·长安》等旅游演艺大火,为陕西文旅市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月31日至2月2日,在双剧院模式与“狂欢中国年”主题活动的加持下,大型歌舞《西安千古情》连续3天单日上演18场,再创西安大型旅游演艺单日演出场次、游客接待量历史新高。“沉浸式的震撼体验,让观众的情感与历史产生共鸣,激发起对中华文化的无限自豪感。”看完演出的游客王曦彤说。
冰雪元素是浓郁年味儿的最佳搭档,冰雪游依然是今年春节顶流项目。春节期间,人们在宝鸡鳌山滑雪场、铜川照金滑雪场、西安翠华山滑雪场等地感受滑雪的快乐。
西安、宝鸡、铜川等地充分发掘冰雪文化内涵,让“冷”冰雪拉动“热”经济。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围绕年俗、亲子、家庭、冰雪等主题,融合“冰雪+漂流+滑雪+温泉”等特色项目,提供文旅新产品和新服务,持续打造冬季旅游新热点。
优质服务、便捷交通获称赞
闹新春、赏雪景、嬉冰雪、泡温泉、品美食,丰富的“新春大餐”让太白山人气高涨。节日期间,太白山景区严格落实“限量、错峰”要求,通过线下线上订票系统,构建智慧化游客流量预测体系,科学做好景区游客接待人数预判工作,同时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设置绿色通道,让游客便捷旅游,暖心服务获称赞。
在西安旅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穿越千年”之旅,乘坐地铁是不二之选。
“西安的地铁站建得特别好,漂亮大气美观,很有西安古都的文化韵味。我们特意跑到寒窑站来拍照,真的很惊艳。”河北游客郑文文说。
“这次在西安游玩,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地铁。西安的地铁四通八达,特别方便。”甘肃游客蒋铭说。
春节期间,陕西文旅市场红红火火,绘就了一幅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新春图景。(记者 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