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春节和亚冬会的双重加持,今年国内冰雪旅游从北“燃”到南。数据显示,2023至2024年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次达到4.3亿,预计2024至2025年冰雪季有望达到5.2亿,旅游收入将超过6300亿元。端起“雪”饭碗,大家认定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把“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冰雪经济大有前途。
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
《体育科学》2022年第7期发表的《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演进历程与内涵价值》一文中,根据我国冰雪运动区域发展现状,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河北、天津、新疆、山西9个省份划分为冰雪运动的主要开展区,“南展区”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西扩区”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东进区”为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福建。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我国冰雪产业驶入快车道。2024年11月,国办发布《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为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到2027年,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冰雪运动更加广泛开展,我国冰雪竞技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消费成为扩大内需重要增长点,建成一批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高质量目的地,“冰雪丝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发展迈上新台阶,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冰雪经济也在陕西兴起
记者注意到,近些年,冰雪经济也在陕西兴起。
2月7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来到曲江大草坪戏雪乐园,看到不少家长正带着孩子玩耍,玩耍项目有滑雪圈、樱花树转转、无动力滑雪板车、碰碰球、跷跷板、蹦蹦床、雪地俄罗斯方块、雪上自行车、塑料滑雪板等。售票处陆续有游客前来买票。
一名小男孩刚刚玩了滑雪圈,他说:“很好玩,挺刺激的!”
家长王女士正在外围看着孩子玩,她说:“我就不进去了,娃他爸带着娃进去了,小孩就喜欢玩这一类,激动得很。”
曲江大草坪戏雪乐园工作人员张璐介绍,戏雪乐园是年前准备好的,嬉戏项目很丰富,春节期间非常受欢迎,游客多的时候需要限流。根据票务统计,共有近10万游客来玩,开园以来,日均游客量有三、四千人。根据天气情况,戏雪乐园预计开放到月底。
据了解,“冬韵陕西·雪泉共舞”线路入选文旅部公布的12条2024~2025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这条线路主要节点有渭南市、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汉中市。沿线冰雪旅游点包括华山冰雪世界、西安热雪奇迹、翠华山滑雪场、白鹿原滑雪场、咸阳必捷滑雪场、太白县鳌山滑雪旅游度假地、龙头山景区等。
特色冰雪活动有华山冰雪嘉年华、华山国际登山大赛、翠华山冰雪嘉年华、“西安年最中国”新春文化旅游活动、宝鸡冬季文化旅游活动、太白县冰雪旅游季等。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4年冰雪季来临之际,陕西省体育局与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也以“冬韵陕西·雪泉共舞”为主题,联合推出了一条精品冰雪路线,串联了包括西安市、渭南市、咸阳市、铜川市、延安市、榆林市、宝鸡市和汉中市在内的多个滑雪场,多个景区推出了“冰雪+民俗”“冰雪+人文”等特色线路,并将滑雪场与周边的景区、古村落、历史遗迹串接起来。
另据报道,陕西省第一届冬季运动会将于2026年2月在榆林举行。运动会设青少年组和群众组两个参赛组别,参赛总规模预计1500人以上。
冰雪经济将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2022年北京冬奥会,让冰雪运动由小众走向大众;三年之后的2025年哈尔滨冬奥会,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还在持续加速,冰雪这一自然资源更是向经济资源全面转化。端起“雪饭碗”,成了共同的选项。
2月7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了两位专家,对西安冰雪经济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屈晓东表示,近年来,西安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本投入,已建成多个冰雪场馆;通过发放优惠券等方式吸引游客,带动消费增长。冰雪运动从小众走向大众,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2024年冰雪季西安举办数百场文旅活动,冰雪旅游收入显著提升。
屈晓东表示,西安冰雪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期,通过政策引导、设施完善和业态创新,将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未来需解决部分雪场“规模小、服务差”的问题,通过标准化建设和专业培训提升游客体验。在品质提升、文化融合及区域协同上持续发力,进一步释放“冷资源”的“热效应”。
陕西省社科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表示,西安的冰雪经济一直在持续发展,景点布局变得更多,冰雪旅游在西安的旅游经济中,并非主流,因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冰雪旅游对西安旅游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完善了西安旅游结构。
专家:发展“冰雪+”融合模式
冰雪经济对西安城市的发展有哪些作用呢?屈晓东认为,冰雪经济带动了装备制造、培训、旅游服务等产业链发展,例如冰雪装备销售额增长,滑雪场周边餐饮、住宿等业态同步受益。冰雪项目成为西安“时尚潮玩新地标”,助力西安从历史文化名城向多元化旅游目的地转型。冰雪场馆运营、赛事组织等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同时通过“冰雪+民俗”“冰雪+温泉”等融合业态,推动消费从单一运动向度假休闲扩展。
有哪些措施可以促进西安冰雪经济发展呢?屈晓东分析,可以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推动“冰雪+文化”“冰雪+赛事”等;发放冰雪消费券、提供雪场夜场免费体验等政策,降低参与门槛,吸引大众消费;通过建设大型室内滑雪场和升级户外雪场,突破季节限制,实现全年运营;发展“冰雪+”融合模式,推动“冰雪+文化”(如民俗活动体验)、“冰雪+赛事”、“冰雪+研学”等,丰富产品内涵。关中地区以西安为核心,联合宝鸡、延安等地打造“冰雪旅行圈”,整合区域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 (记者 杨鹏 任婷/文 赵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