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省去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825亿元
2 全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总数达159个
3 全省去年下达林业产业及林下经济发展资金1.08亿元
4 全省去年提升改造核桃、枣、花椒、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经济林100.15万亩
5 全省去年认定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
“9个村、1.41万亩地……这里是丹凤县林下药材的种植基地,也是为我们提供中药材原材料的稳定源头。有了这些中药材种植基地,我们的产业链更加稳定。”2月17日,陕西新雨丹中药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雨丹公司”)董事长王传真说。
近年来,陕西省各级林业部门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生态治理与生态产业深度融合,全省林下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在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2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825亿元。
在礼泉县南坊镇南牌村南坊林场,农户在管护槐树林(资料照片)。
搭桥铺路 构建供销链条
商洛市地处秦岭南麓,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赋予了这里丰富的林业资源,全市现有林业用地2552.9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6.89%,其中集体林地2167.71万亩,约占林业用地的85%。全市林地面积2345.0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5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0%。据统计,林改以后,商洛市林农户均拥有林地超过40亩,全市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资源超过1000万亩。
天麻、金银花、连翘、五味子、丹参、猪苓、山茱萸……商洛市有中药材1192种,素有“秦岭药库”的美称。
新雨丹公司总经理童华说:“过去在江苏,我们主要做化工产业,了解到国家对林下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政策扶持后,公司决定转型。几年前,我刚到这里时,心中有些忐忑,毕竟是不熟悉的行业。后来,我们和商洛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多次一起走访和考察,确定发展中医药产业。几年过去,企业发展得很好,我也把家里人都接了过来。下一步,我们公司还打算上市。”
丹凤县28个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生产的30多个品种的中药材,为像新雨丹公司这样的企业解决了产业链前端的货源问题。
新雨丹公司落户丹凤县,带动当地农户大量种植中药材。政府实行了“两头帮”举措:一方面,全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顺利落户,为企业发展“搭桥铺路”;另一方面,每年定期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活动,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种植药材,有效提升药材产量与质量,切实帮助农户实现增收。
丹凤县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真正实现了农户不愁卖、企业不愁收的供销模式。
除草、翻地……2月17日,在丹凤县商镇商山村,丹凤秦和晟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联合正在地里忙活。2020年,陈联合返乡创业,种植金银花、苍术和五味子等中药材。如今,他已成为村里的中药材种植带头人,年收入达30万元。
“今年,我打算再流转1000亩地,增加中药材种植品种。”陈联合说。
中药材物流基地、国家级中药材储备库……如今,丹凤县打造出“种植—收购—加工—仓储—销售—质量可追溯体系—科技研发创新”的中药材产业链。在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的364种重点品种中,丹凤县拥有277种,其中248种被列为国家药典的正品药材。值得一提的是,天麻、山茱萸、五灵脂产量分别占全国10%、20%、30%左右。
2月12日,在礼泉县叱干镇刘家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梅花鹿养殖场,饲养员在给梅花鹿喂食。
特色养殖 拓宽致富道路
在农村,利用林下空间饲养鸡、牛、羊等禽畜颇为常见。然而在礼泉县,农户们另辟蹊径,选择养殖梅花鹿。
2月12日,在礼泉县叱干镇刘家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梅花鹿养殖场,一只只梅花鹿很是可爱。
为什么养殖梅花鹿?刘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忠辉谈起了自己的初衷。
“鹿茸、鹿血、鹿脯等是名贵中药材,梅花鹿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2023年,我们去东北考察,了解到礼泉县的气候也适合养殖,当年就引进了纯种梅花鹿30只。相较于传统的牛羊养殖,养殖梅花鹿的饲草料成本能减少三分之一。目前,我们的养殖数量增加到80多只,养殖场2024年的纯收益达20余万元。”刘忠辉说,“今年,我们将在梅花鹿产品深加工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开发更多衍生产品,同时扩大养殖规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按时喂食、打扫圈舍,刘家村村民尹合线自从当上养殖场饲养员,每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
养殖梅花鹿,成为礼泉县林下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礼泉县共有6个梅花鹿养殖场,梅花鹿存栏334只。
刘家村有致富“鹿”,北坪村有生财“鼠”。
炉灶烧得正旺,院子里热气腾腾。2月17日,在丹凤县商镇北坪村,养殖户周浩正在自家院子里给鼯鼠制作“营养大餐”。
今年32岁的周浩,养殖鼯鼠已有13年。如今,他已经是北坪村的鼯鼠养殖专家。
鼯鼠的粪便叫五灵脂,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记者算了一笔账,周浩养了1000余只鼯鼠,一只鼯鼠一个月产0.5公斤左右的五灵脂,每公斤五灵脂的售价150元,每个月他能收入7.5万元。
“卖五灵脂是一笔收入,我还售卖种鼠,一只800元左右,去年一年收入100多万元。”周浩说。
周浩还将养殖鼯鼠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养殖户,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汉中市南郑区牟家坝镇云峰寺村的茶园(资料照片)。
林特产业 实现“遍地开花”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月14日,在汉中市南郑区牟家坝镇云峰寺村连绵起伏的茶园里,茶农们正忙着给茶树施肥、除草,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距离春茶采摘还有一个多月,怎么防虫、怎么除草、怎么采摘,专家走进茶园为茶农提供技术指导。
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陕西林业产业发展呈现“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
在汉中,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让茶农有了稳定的收入;
在宝鸡,丰富的蜜源植物为产出优质蜂蜜创造条件,推动林下经济向多元化发展;
在榆林,林下养羊让畜牧业和林业完美结合;
在延安,通过种植黄芪、黄芩等中药材,不断提升林业经济效益;
……
“目前,陕西各地林下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参与林下经济,并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提升农民技术水平,推动科学种植和养殖。各地通过电商平台和展会推广林下经济产品,拓宽销售渠道。通过林下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省林业局发改处相关负责人说。
“陕西核桃、花椒、枣、林麝等‘林产四宝’扩量提质增效显著,核桃面积、花椒产量、冬枣面积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麝香产量占全国70%以上,全国核桃、冬枣定价交易中心落户陕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魏雯说,“全省林草资源基础日益稳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延伸融合,产品系列化、品牌化发展提速,林草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带,资源优化整合和集聚辐射效果明显。”
陕西探索出了一条以绿色产业促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带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旅游、森林体验、森林康养成为新时尚。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记者 田若楠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