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秦岭脚下的社火锣鼓跨越山海与大洋彼岸的浪漫审美相遇,当传统民间文艺通过社交媒体走进“Z世代”的视野,西安鄠邑区以一场兼具传统底蕴与国际审美的文化盛宴,在2025年蛇年新春向世界递出一张亮眼的“文化出海”名片。
这场以“春来鄠邑过福年”为主题的新春文化旅游季,不仅让民间文艺焕发新生,更以版权保护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民俗“破圈” 传统文化绽放国际魅力
春节期间,鄠邑区依托“八号公路文化产业带”,策划开展新春鼓舞民俗大巡游活动,全区10个街道的民俗表演队伍轮番在蔡家坡村开展鼓舞巡游、民间文艺展示、农产品展销等,累计吸引海内外游客289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同比增长320%,创历史新高。
热闹的社火队伍中,国际友人参与其中,他们跟着节奏敲锣打鼓,和演员一道欢呼跳跃,手持彩绸欢快挥舞,全身心沉浸在中国年的独特氛围中。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年货、独具风味的关中小吃,也让他们赞不绝口。
产业升级 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新动能
“这次来蔡家坡真的太值了!山脚下随手一拍都是大片。民俗表演也特别精彩,孩子看得目不转睛。我们还买了一些特色农产品。”来自咸阳的李女士说。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为鄠邑区带来了人气,更为文旅消费注入了强劲动力。文化“软实力”正逐步转化为经济“硬支撑”。春节期间,鄠邑区通过“文商旅促消费”活动,串联艺术市集、体育赛事、非遗体验等多元业态,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场景。
沿着八号公路文化产业带,文化消费新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春市集汇聚年俗、年货、美食、文创及互动体验等丰富内容,带动沿线商户日均营收增长超过40%;户县农民画衍生品、关中忙罢艺术节文创产品热销,成为游客“必打卡”的纪念品;天桥湖国际露营地推出的“围炉煮茶”“浪漫热气球”等特色项目在社交平台走红,吸引年轻游客占比高达65%,成为文旅消费新的增长点。
版权护航 构建民间文艺发展生态圈
作为西北首个版权试点区县,鄠邑区以版权保护为抓手,构建民间文艺创新生态。在蔡家坡乡村市集,农民画家白瑞雪的摊位前人气颇高,她售卖的农民画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挑选。摊位上一张张版权登记证书整齐摆放,格外醒目。
“户县农民画是咱陕西的文化名片,这么优秀的民间艺术,得靠版权保护才能一直传承下去。区里的工作人员会协助我们进行登记,有了证书既能防止盗版,又方便授权合作,游客购买也更加放心了。”版权保护不仅为民间文艺传承筑牢根基,也实实在在地促进了文化产品的市场流通。
随着全区资源普查建档工作的全面完成与“版权保护与促进数字化平台”的加速建设,千余件农民画作也将带着电子“身份证”,沿着国际传播“桥梁”跨越山海。
如今,诗画鄠邑正以“数字化保护、产业化开发、国际化传播”的协同创新,持续挖掘民间文艺潜力,实现民间文艺从乡土迈向世界的“破圈”跃升。(李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