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在西安,为孩子们“额头上细密的汗珠”点赞-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5 03/ 28 18:11:29
来源:新华网

记者手记:在西安,为孩子们“额头上细密的汗珠”点赞

字体:

  新华社西安3月28日电(记者张斌、邵瑞、蔺娟)春日上午,阳光正好。踏着轻快的铃声,不一会儿,西安市曲江第六小学的操场上已站满学生。大课间,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列队整齐,开始做经过创编的“八段锦”和“五禽操”,一招一式间,他们的额头上已布满细密的汗珠。

  “虎扑要沉肩!”曲江第六小学体育教师李磊一边指导学生的姿势,一边说,“学校成立了体育运动专项研发小组,将传统‘五禽操’和‘八段锦’进行重新创编,歌词、招式动作都是师生们共同创作的,受到孩子们喜欢。”

  今年以来,西安市出台政策,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及体育运动时长,着力解决校园“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西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每日在校运动大于两小时、创新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鼓励学生课间15分钟走出教室“趣味玩”等措施,让孩子们“动”起来、“跑”起来。

  打沙包、跳大绳、打腰鼓、敏捷圈、板羽球……记者在曲江第六小学观察发现,不但课间活动和体育课时长得到保障,丰富的各类运动项目也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的体育课和课间很不一样,时间比以前长,游戏和运动项目也更多了。”曲江第六小学五年级学生温博浩说。

  曲江第六小学大队辅导员职东培告诉记者:“我们不断将体育项目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课间15分钟进一步丰富运动项目种类,还定期举办‘班班足球联赛’,目的就是让孩子们畅快玩、健康玩、趣味玩,快乐成长。”

  记者走访发现,西安中小学校正掀起“体育新风潮”。除了每日一节体育课的“标配”,一些学校还专门改造场地,为学生们“量身定制”了体能闯关、民族体育等兼具特色和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运动项目。

  在西安辅轮中学,“常态+特色”的体育活动矩阵为学生们打造了全天候的运动空间,教学楼周围的公共地面还被改造出20多个“小而美”的主题运动点位,兼具运动、益智与文化的休闲空间受到同学们喜爱。

  “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推出课间‘菜单式’自选活动项目,并针对每个项目规划出不同区域,每个区域都有明显的‘地贴’标识,便于孩子们识别。”西安市新城区后宰门小学相关负责人说,“目的就是让‘小’空间释放出‘大’效能,让学生们玩得更加安全、尽兴。”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王棣长期关注青少年儿童体育运动课程建设与健康管理,他说:“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更能帮助孩子们塑造坚强、勇敢、乐观、积极向上的优秀品格,这些品格同样会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促进孩子们学业成绩提升和综合素质发展。”

  一些家长已察觉到体育运动带给孩子们的变化:感冒次数减少了,肺活量更大了,整个人精气神更足了,学习更专注了……

  夕阳掠过操场,把“每天运动两小时”的标语镀成金色,那些在操场上的奔跑、欢笑和汗水正阐释着最朴素的道理:成长不仅是试卷上的分数,更关乎阳光下舒展的筋骨和健康的体魄。

【纠错】 【责任编辑:杨喜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