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杨凌分论坛在杨凌示范区举行。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政府官员、农业专家及企业代表齐聚农科城,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乡村发展与减贫合作展开深度对话。
据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就业与减贫部第一副部长茹拉耶夫·马拉特介绍,乌兹别克斯坦正在实施涵盖32个方向的“中国减贫模式”试点项目,从为贫困家庭创造被动收入、种植药用植物、开设培训课程等方面着手,并依托基于“中国模式”制定的新方法,计划于2025年使4万户家庭实现脱贫。
“中国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进展,特别是杨凌在农业技术、旱区农产品种植、水资源处理等方面有非常先进的经验。此次论坛将为保障上合组织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詹内什·凯恩说。
农业科技创新是减贫的“金钥匙”、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器”。
在旱区农业节水技术与装备田间展,现场展示了平移式喷灌、时针式喷灌、光伏机器人喷灌和滴灌等7种主流的节水灌溉方式,为解决不同条件下农业节水灌溉模式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撑。
“其实我们早就将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带到了乌兹别克斯坦中乌节水农业海外示范园,帮助示范园农作物产量提高了30%,用水量节省了50%,成本投入减少了40%。”朱德兰说。
乌兹别克斯坦就业与减贫部第一副部长茹拉耶夫·马拉特表示,“中乌已经合作了不少农业项目,这些农业种植技术都是我们非常需要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为上合国家交流经验、学者互访、相互合作、运用先进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减贫提供了很好的模板。”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副主任柯世明更是直言:“在农业减贫技术方面,我们不必舍近求远寻找方案,中国杨凌已经在旱区农业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首创出众多农业前沿技术,为世界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经验。”
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以来,杨凌示范区始终重视功能平台的建设、持续深化对外交流、不断做大国际培训、加快推动技术共享、积极拓展产能合作,累计培训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官员、技术人员2400余名;举办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农业技术远程培训讲座49期,为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促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和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