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老年人仍要防中暑-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5 08/ 19 09:37:56
来源:陕西日报

立秋过后,老年人仍要防中暑

字体:
  
  

  8月7日,一位老人在西安人防纳凉中心乘凉、写字。 记者 周明摄

  立秋已过,西安的高温天气依旧持续。对银发群体而言,此时仍需警惕——相较于盛夏的酷暑,“秋老虎”的威力不可小觑,防暑降温仍需注意。

  8月14日,记者在西安人防纳凉中心看到,三三两两的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天、看报。68岁的杨俊鹏趴在长桌上,蘸着墨水在旧报纸上练书法。“这儿凉快得很。只要天热,我就会过来纳凉。”杨俊鹏说。

  在这里纳凉的还有67岁的王社强。退休后的他,全国各地跑着旅游。回到西安遇上高温天气,他经常“泡”在人防纳凉中心。王社强说,立秋后,不少老年人没把防暑当回事,其实这时候更要引起重视。

  早在7月初,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针对重点人群发布健康建议,老年人排在重点人群的首位。

  《关于陕西省养老服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陕西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87万,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2.4%,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4个百分点,标志着陕西省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气温波动对老年人的影响尤其大。

  在西安人防纳凉中心外的街道旁,两位老人扇着扇子在树下乘凉。“我家空调这阵儿还天天开。”80岁的西安市民南菊花说。

  86岁的西安市民刘凤花坐在助行椅上,慢悠悠地摇着扇子。她说:“我家住在三楼,不是太热。”

  两位老人如今都是独居状态。事实上,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独居都在增加老人们面对高温时的风险。

  今年夏天以来,陕西等地最高气温突破40℃,各地中暑、热射病病例激增。很多人以为,高温热浪更容易影响户外工作者的健康,其实居家的老人,同样面临风险。

  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姜保周告诉记者,7月以来,他所在科室接诊的中暑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其中一部分重度中暑患者出现热射病症状。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以为在太阳底下,人才容易中暑,其实在封闭的室内,如果气温升高、湿度增加、不通风,也很容易中暑,甚至引发热射病。”姜保周说,从他们接诊的中暑病例来看,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

  专家介绍,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热,一般指核心体温≥40℃;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昏迷及多器官功能损伤等。

  “热射病的发生与环境、暴晒、劳动强度及个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肥胖者,在不通风的室内,也可能出现热射病。”姜保周说,高温天气,老年人应避免在14时至16时外出;即便感觉不渴,也要定时喝水,可适当喝点淡盐水,补充电解质;室内保持通风;若出现头晕、心慌、大汗不止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并就医。(见习记者 马瑜 记者 周明)

【纠错】 【责任编辑:汪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