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蒲城发现元代砖室墓 佛教砖雕见证文化交融-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5 08/ 20 09:03:56
来源:三秦都市报

陕西蒲城发现元代砖室墓 佛教砖雕见证文化交融

字体:
  
  
  

  墓室的仿木结构。

  近日,知名考古期刊《考古与文物》发布《陕西蒲城平路庙元代砖雕墓发掘简报》。之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渭南市县相关单位在蒲城县平路庙自然村西侧开展考古发掘,此次共清理35座墓葬,时代涵盖汉、唐、宋、元及清代,其中编号M22的元代砖室墓保存完整,其仿木结构与精美砖雕尤为珍贵,为研究元代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据悉,M22为竖穴墓道长方形仿木结构砖砌单室墓,由墓道、封门、墓室组成,墓向175°。墓道呈梯形竖穴土坑,东西壁设脚窝便于施工;封门以斜砖垒砌,层间呈“人”字形排列,方砖与条砖搭配规整;墓室采用拱券顶设计,进深2.7米、宽1.54米、高2.02米,地面铺砖讲究,北排横向、其余纵向对缝。

  墓室壁面分基座与仿木构建筑两部分:基座底层以条砖错缝砌筑,上层须弥座由双瓣覆莲、卷草花等五层砖雕构成;上部仿木结构设12根八棱立柱,柱头砌筑“把头绞项造”斗拱,北壁当心间还建有歇山屋顶,瓦面、戗脊及悬鱼雕刻精细,完整再现元代建筑风貌。

  墓壁砖雕堪称精华,北、东、西三壁共镶嵌9块方形(边长36厘米)与14块长方形(36厘米×18厘米)砖雕,须弥座16个框格亦有装饰,内容丰富多元。

  其中,北壁“涅槃图”为核心遗存,释迦牟尼右胁卧于佛床,背后二弟子举哀,足部立有背身人物,细节生动。东壁“自在坐观音”舒坐岩座,左右侍女捧盒侍立;西壁“一佛二弟子”中,主佛施接引印,两侧弟子分呈老幼形象,推测为阿弥陀佛与胁侍。这些佛教题材均位于壁面中心,凸显墓主信仰。而它的世俗题材同样精彩:“启门图”中男子叩门、“双人击鼓”展现乐舞场景、“舞伎”呈现三道弯舞姿,另有折枝牡丹、莲荷水草等花卉图案,生动反映出元代民间生活与审美。

  墓室内随葬品虽少,但很有价值。15枚铜钱中部分可见“至元通宝”,其铸行于1285—1294年及1335—1340年,为断代提供了直接依据。一件白瓷单耳罐胎体厚重、釉色泛黄,与兰州金代砖雕墓出土器物形制相似。结合墓葬简化的仿木构特征,专家判定,其年代应为元代早期,上限不早于1285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肖健一表示:“蒲城M22元代墓的价值在于其砖雕将佛教信仰与世俗生活完美融合。这种宗教题材配置在同期墓葬中属罕见,为研究元代关中地区佛教传播与丧葬观念提供了独特视角。其仿木结构既延续宋金传统,又呈现简化趋势,是建筑史上重要的过渡例证。”这次发现丰富了元代考古资料,对探讨艺术传承及社会习俗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王娇莉 见习记者 宋可青 张桢璐)

【纠错】 【责任编辑:汪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