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秦岭地区分布着各类大小矿山,部分尾矿无序堆积,产生一系列污染问题和生态隐患。随着违规矿产开发被禁止和生态治理修复,秦岭的“伤疤”正在加速治愈。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紧贴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行订单培养模式,利用校内105个城市轨道、机车车辆等实训基地和98个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培养轨道交通高质量人才。
1963年出生的赵苍虎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涝峪国有生态林场工作了40多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主要负责伐木工作。2000年,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赵苍虎成为林场静峪管护站一名专职护林员。
随着国家高度重视大国工匠与技能人才培养,受益于政策推动、产业需求、市场牵引、以赛促学等利好因素,优质技工教育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越来越多的“00后”走上 “一技之长,能动天下”的成才之路。
今年刚满20岁的胡敏,出生于陕西西安高陵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幼年时她因家庭变故失去父母,被叔父抚养长大,由于家庭情况特殊,曾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西延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包(银)海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建成投入运营后,西安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
抓绒衣、白衬衣、蓝长裤、......三年级的小学生代表,将自己穿小的校服洗干净折叠整齐后,交到了小学一年级的小学弟、学妹手中,让节俭的观念和温暖在小朋友们中间传递下去。4月26日,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新知小学睿源书房里,一场传递温情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的爱心活动正在举行。
近年来,陕西汉中市西乡县积极推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地茶产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位于秦岭之中的陕西旬阳市双河镇高坪社区,常年活跃着一支女子志愿护河队,她们通过常态化开展义务清扫、河道巡查和环境整治工作,保护汉江及其支流的生态环境。
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水质,陕西全力解决秦巴山区废弃硫铁矿污染历史遗留问题。目前硫铁矿污染严重的陕西白河县已编制总体治理方案,完成部分污染区域清污分流应急处置工程,引进矿山废水处理试验项目,综合治理工作加快推进。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在农村房屋提升改造中,把房屋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域旅游相结合,因地因户综合施策,统筹推进置家业、兴产业、扩就业“三业”并举,巴山深处呈现出“房屋成景观、村庄变靓丽、民居有特色”的乡村图景。
近年来,在陕西渭南市华州区金堆镇,有“中国钼都”之称的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不断加大技改和环保投入,持续推进矿区环境深度治理,开展采矿场、尾矿库及排土场区域生态恢复,使绿色矿山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当地生态恢复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城向南,有一处山水环绕的清代万亩梯田——凤堰古梯田。密密麻麻的梯田,犹如天梯直上云端,层层环抱着山脊,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形状各异,各具特色,阡陌相连,高低错落,层层叠叠。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创新探索撂荒地治理机制,通过堵疏结合、奖惩并重,以推进高标农田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地处巴山腹地的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发展“归雁经济”,在全域旅游、特色产业、社区工厂等重点领域优选投资项目,形成“吸引磁场”和“绿色通道”,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移。截至目前,全县返乡创业者已达718人,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698个。“归雁”已成为搞活一片经济、带动一乡发展、造福一方群众的“领头雁”。
4月2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到来之际,古城西安多所学校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活动,为这群“星星的孩子”送去关爱与祝福。
随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长安区持续发展花卉产业,培育出陕西省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集散中心,成为远近闻名的秦岭“花世界”。
地处秦岭深处的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古城镇南村,村里生长着连片的柏树,与柏树临近的山坡上,是千奇百怪的石林,在翻腾的云海映衬下,蔚为壮观。
面对三位老人和年幼的女儿,王新富不离不弃,用毅力和责任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他把“上门女婿”的情与爱,倾注在大山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