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的健康扶贫之路

国家卫计委等15个部委2016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让全国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了赶走扶贫工作中“贫困交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三只“拦路虎”,汉中市走出了一条有效健康的扶贫之路。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高音子、李华
陕西汉中:健康扶贫的三剂“良方”

拼版照片左图:谈起在镇上的新生活,已能生活自理的镇巴县兴隆镇村民李耀松(右)和老伴殷光蓉脸上露出笑容(1月17日摄);右图:李耀松夫妇医疗费用报销登记表(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陕西省汉中市位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现有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过去因交通不便,医卫条件落后,山区曾流行“小病忍,大病扛,重病愁断肠”的说法。地处大巴山腹地的镇巴县是汉中唯一没有通高速公路的县,也是陕西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2017年,镇巴县组织省市县医疗专家和骨干医师,背着医疗器材组成“流动医院”,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为山区贫困患病群众进行体检,历时20余天,最终筛查出因病致贫人口6961人,大病患者92人。

若非医生亲自上门,兴隆镇健全村村民李耀松从没想过要去医院治疗“腿软”的毛病。医疗队上门做体检时,初步诊断李耀松双侧股骨头坏死,需要手术治疗。

“我们怕拿不出钱,想不做手术。签约家庭医生5次来我家做工作,跟我们讲健康扶贫政策,贫困户看病能报销,花不了多少钱。”李耀松的妻子殷光蓉说。

在李耀松家的《陕西省建档立卡农村因病致贫贫困户健康扶贫手册》上,记者看到2017年全家人的看病报销记录:6月26日李耀松做手术费用24162元,自付2034元;殷光蓉12月因肺炎入院治疗,费用1490元,自付仅37元。

在镇巴县三元镇红渔村,记者遇到了村民刘明均的“家庭医生”、镇公卫专干余建国和村医彭万富,这是他们第7次上门进行换药检查。

37岁的刘明均高位截瘫,已卧床十年。2017年5月,在接受入户体检时被发现患有严重的褥疮,被送往镇巴县中医院进行手术,共花费24831元,通过新农合、政府救助,费用全部报销,县里还通过扶贫爱心基金救助了3000元。

据了解,2017年汉中市组成了218支医疗队,共免费体检了7.81万人。最终确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23897户69360人,比体检甄别之前分别下降了28%和20.4%。经过精准筛查,解决了健康扶贫“靶向诊疗”的问题。【浏览详情】

4岁女孩梦琪的羸弱与新生

1月16日,镇巴县三元镇白家营村的杨梦琪(左)在三元镇中心幼儿园和老师玩耍。新华社记者 李华 摄

当记者见到4岁的梦琪(化名)时,爷爷奶奶正带着她准备去镇上的移民安置小区看建设中的新房。这个4岁小女孩看上去比同龄孩子瘦小,大病初愈的她眼神里写满了怯弱,不敢抬头看人。

梦琪一家住在离镇上8公里的白家营村,需要步行近两个小时山路。在这条与贫困抗争的路上,梦琪几乎失聪的爷爷杨正如和目不识丁的奶奶兰茂香用脚步来来回回走了几十年。因为贫穷,梦琪的父母前两年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收入不多。

2017年,这个贫困家庭再次遭遇不幸:在镇里组织对贫困户的体检时,梦琪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镇巴县健康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县里和镇上组织了县中医院医生邬志森、镇卫生院副院长李继成、卫计专干余成春等5人组成的家庭医疗服务团队上门,将梦琪送到了汉中市中心医院。

2017年9月21日,梦琪手术成功。住院共花费医疗费25045元,通过新农合、大病保险及县里的各项救助资金,最终自付费用2093元。

梦琪恢复了健康。但未来,这个家庭的路在哪里?除了医疗团队上门进行术后的观察指导外,镇村干部也上门进行了帮扶。梦琪一家的耕地和梨树园,肥料、农药和大部分劳动被干部包了下来,收获的玉米、土豆能满足家庭生活,果园里的梨则由镇村包销,每年有6000多元的收入。

为了帮助这个贫困家庭,2017年,三元镇组织多方救助了5000多元钱物,同时将爷爷杨正如安排到了公益性岗位工作,一年有6000元的收入。三元镇党委书记赵杰说,白家营村位于地质灾害多发的山区,现在正在整体移民搬迁。今年4月,梦琪一家将随村里其他14户搬进镇上的异地搬迁安置小区,每户都有近90平方米的新房。

在即将完工的新房前,梦琪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在移民安置小区的旁边,崭新的三元镇中心幼儿园已经落成。当看到梦琪在门口观望时,幼儿园副园长刘本丽打开大门,把她迎进教室。【浏览详情】

大巴山村民刘明均和他的家庭医生团队

1月16日,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村医彭万富(右)上门为镇巴县三元镇红渔村刘明均服务。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村民刘明均靠着一只皮革头枕,侧躺在土坯屋近门的床上,接受村医彭万富的例行上门检查。屋外的阳光折射在刘明均苍白的脸上,但这位37岁的汉子两眼仍炯炯有神。10年前,他在外县打工时不慎摔伤腰部,导致高位截瘫,卧床10年。

刘明均的家在陕西省镇巴县三元镇红渔村,位于大巴山区腹地,交通极其不便。从刘明均家到镇上需要步行20多分钟山路,再坐50分钟车。“小病拖、大病扛、重病愁断肠”,曾经是山区患病贫困群众的真实写照。

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坍塌给这个6口之家带来灾难性的打击——田地耕种收入微薄,房屋还贷遥遥无期,治疗疾病的费用更是没有着落。

在与疾病和贫穷搏斗8年之后,这个贫困家庭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据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7000万贫困农民中有42%是因病致贫。国家卫计委等15个部委2016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让全国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健康扶贫工程的全面推进,2017年,镇巴县邀请57名省市县医疗专家、骨干医师走村串户,集中体检贫困群众4521人,成立了180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服务6445个贫困家庭。

每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由5名医护人员组成:一名县级医院指导医生、一名镇卫生院医生、一名镇级公共卫生专干、一名村医和一名村卫计专干。他们的职责是进村入户宣讲健康扶贫政策,为患病人员做常规检查、健康指导、办理住院和报销手续等。

刘明均说,如果没有上门医疗服务和报销政策,他会一直在家里忍下去。

2017年5月,医生团队在进行县里组织的健康扶贫入户体检时,发现了刘明均的病情,并建议他治疗。当年6月,在当地医护人员帮助下,刘明均前往镇巴县中医院进行了手术。

术后,刘明均的家庭医生团队开始上门进行全方位服务,为他做B超、采血、听诊、量血压,对褥疮进行消毒与清洗,至今已经来了6次。而手术花费的24831元通过新型农民合作医疗、政府和民政救助等方式,报销比例达到100%。随后,县里又通过扶贫爱心基金救助了3000元,用来补贴住院期间的生活费。

如今,为刘明均配备的轮椅、药箱等物品已到位,父母也掌握了基本的护理知识。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他每月还能从村里领到500元的贫困兜底补助。除了定期享受有家庭医生的服务,镇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等也经常上门进行脱贫帮扶。

2017年,刘明均家的地里收了千余斤玉米和四五千斤土豆,同时新开了10亩果园。“只要人在,希望就在前头。”刘明均母亲说,“日子过得会越来越好!”【浏览详情】

  • 陕西省汉中市位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现有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过去因交通不便,医卫条件落后,山区曾流行“小病忍,大病扛,重病愁断肠”的说法。地处大巴山腹地的镇巴县是汉中唯一没有通高速公路的县,也是陕西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 当记者见到4岁的梦琪(化名)时,爷爷奶奶正带着她准备去镇上的移民安置小区看建设中的新房。这个4岁小女孩看上去比同龄孩子瘦小,大病初愈的她眼神里写满了怯弱,不敢抬头看人。
  • 村民刘明均靠着一只皮革头枕,侧躺在土坯屋近门的床上,接受村医彭万富的例行上门检查。屋外的阳光折射在刘明均苍白的脸上,但这位37岁的汉子两眼仍炯炯有神。10年前,他在外县打工时不慎摔伤腰部,导致高位截瘫,卧床10年。
菜单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