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7日,随着延川、宜川脱贫退出,革命圣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延安向全世界宣告,226万老区人民迈进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伴随令人艳羡的苹果红,让人心旷神怡的林草绿,红色圣地旧貌换新颜。
新时代,新延安,新华社记者记录历史……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见证又一个历史时刻。这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的最新战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
5月的延川县梁家河村,山川披新绿,春色满田间。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张卫庞老汉已在自家的苹果园忙活起来。望着初绽的苹果花,70岁的他心里踏实得很。去年,这10亩果园给他家挣了40万元…阅读全文>>
五月的阳光温暖而灿烂,洒照在延安市吴起县张湾子村的一座农家小院内。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第一站。
73岁的户主张瑞生一生都守护于此。“那时候苦,父亲只有几碗剁荞面来招待毛主席。现在,延安脱贫了,肉啊,蛋啊,天天都有!”
院外,天高云淡,山峁如黛,峻拔叠翠,牛羊成群……早已不是张瑞生儿时记忆中的贫穷模样…阅读全文>>
粉嫩的山桃花、娇艳的山杏花,在连绵起伏的葱茏山色间争奇斗艳。晴翠满目、春光正好,行走在延安的大地上,很多人难以相信这就是印象中的陕北“黄土高原”。光秃秃的山包、飞扬的尘土,哪里去了…阅读全文>>
38年前,绿树成荫、葱葱郁郁的青山,对年仅29岁的张莲莲来说,还仅仅是存在于脑海中的一片愿景;38年后的今天,杨柳吐翠、花红柳绿的青山,已经成为48岁的李红卫眼前的真实图景…阅读全文>>
上世纪60年代坐着驴车嫁到南泥湾,侯秀珍一直在这里生活。“这是我的公公刘宝寨,当时在三五九旅当副连长。”侯秀珍指着泛黄的老照片里这个老人说…阅读全文>>
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而出,李天鹏掬上一捧爽利地洗把脸。搬进新居半年之后,56岁的脱贫户才渐渐回过神,曾经“苦水”般的穷光景,已经被扔在回忆之中…阅读全文>>
这位年轻的“老支书”在岗18年,带领村民把一个地处偏僻的“烂摊子”“穷苦湾”,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幸福湾”;村集体经济从“负债”起步,一路增长到6000多万元…阅读全文>>
老张,全名张雷威,是国网榆林供电公司的一名职工,从事扶贫工作已19年。2016年,61岁的老张来到陕西省米脂县李站村,成为了一名驻村工作队员…阅读全文>>
签下军令状那天,野根利一夜未眠,满脑子都是“扶贫产业”。在延安市举行的脱贫攻坚誓师动员大会上,这位来自安塞区化子坪镇的党委书记和延安其他干部一道,在军令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力刚劲,神情庄重…阅读全文>>
5月的延安山青天蓝,游人如织。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延安共接待游客255万多人次,同比增长29.6%。在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延安依靠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魅力,创建全域旅游城市…阅读全文>>
连片的果树立在蜿蜒的山坡两旁,芬芳的花香弥漫在充满绿意的果园之间……当记者来到宜川县壶口镇龙塬新村时,丰收的希望写在了一家家农户的脸上…阅读全文>>
脱贫攻坚,让延安从黄到绿,由穷变富。延安告别绝对贫困,这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的最新战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
延安实现整体脱贫摘帽,不仅是延安的胜利,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缩影…阅读全文>>
通过抓住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优势以及城镇化的后发优势,摆脱经济发展对煤炭、石油资源的依赖,延安要在2020年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延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革命圣地。新时代,来自宝塔山的精神烽火,时时刻刻地温暖、鼓舞每一位新时代的追梦人…阅读全文>>
宝塔山下的青春光影,是千千万万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青年人的缩影,是亿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挥汗如雨的奋斗者的缩影。
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时代尖兵,是青春的延安向奋斗的时代发出的召唤…阅读全文>>
踏上这片红色土地,在山梁沟峁、农田果园、窑洞新居,聆听着延安人告别贫困光阴的故事,目睹着革命老区奋进在整体脱贫、建成全面小康大路上的矫健步伐。
幸福,从来都是奋斗出来的。历史的昭示如此,今天的探索如此。
回望过去,方能知晓来时的路。目光向前,前进的征途才能行稳致远…阅读全文>>